通知公告

首页 > 培养工作 > 通知公告 > 正文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发布日期:2014-05-16    

字号:[ ]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建筑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需求及审美要求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是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与数学、力学、物理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土木工程、热能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及艺术学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空间环境以及城乡空间环境设计。随着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相互独立的学科。今天的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遗产保护等方向,并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综合性的人居科学。

建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等,还有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等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客观规律和创造性构思,建筑设计的技能、手法和表达。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主要研究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理论和流派,与建筑学相关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等。建筑技术科学方向主要研究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相关的建筑技术、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建筑等综合性技术以及建筑构造等。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方向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律,通过空间设计使城市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和谐与风格统一,展现城市的整体印象与整体美;同时满足人类对生活、社会、经济以及美观的需求。室内设计及其理论方向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方向主要研究反映人类文明成就、技术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建筑遗存的保护,涉及艺术史、科技史、考古学、哲学、美学等般人文科学理论,也涉及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带来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与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地域特色的保护和创造成为当今建筑学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建筑学领域,则为建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筑学学科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广义建筑学。今天的建筑学科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知识结构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理工与人文的交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解决复杂建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博士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以及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等。

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包括古今中外建筑史的知识、建筑理论各流派的思想和理念、建筑设计法规及建筑行业规范等知识,不同视角、不同分类的建筑类型设计知识,建筑结构及选型、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减排、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等建筑设计相关因子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筑历史与理论知识包括古今中外建筑史基本知识、古汉语及第二外国语对应的建筑知识,建筑史论和建筑评论知识,各种建筑理论思潮和流派及其社会背景的知识,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的实地考查方法以及应用相关学科如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方法;建筑技术科学知识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光环境和建筑声环境控制等探讨舒适宜人建筑环境的建筑物理环境知识,建造工艺与技术、建筑材料等探讨高品质建造技术的知识,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估知识;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知识包括城市设计历史与理论知识、城市设计演变机制、城市设计导则及编制等知识,土地使用、政策法规、交通组织、社区空间、综合功能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城市设计相关因子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室内设计及其理论知识包括室内设计历史、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知识包括建筑遗产类型、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等。

博士生同时还要掌握与建筑学密切相关的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科学理论知识,以及三个方面相关学科的知识,数学、力学、物理学与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土木工程、热能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知识,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及艺术学基础知识。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博士生应对建筑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以丰富建筑学知识,提升建筑学学科发展水平的精神来学习和研究建筑学。建筑学与许多学科具有交叉性,因此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建筑研究是必要的,尤其是与自己主攻方向联系密切的学科,应该具备较为深入的知识。这是衡量博士生学术潜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博的建筑视野、敏锐的发现建筑问题的能力和对建筑现象的归纳能力是博士生学术素养的重要构成因素。

建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研究计划的制定、建筑调查和实验分析、分析与综合技术路线的实施等。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与成果。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的保密法律和规章。在学位论文及其他发表的论文中,不允许出现任何捏造数据、歪曲研究结果、或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在建筑学研究中,图片、照片、表格、数据等表述方式是表征建筑学研究成果的几个重要方面,博士生应对他人的这些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建筑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应能有意识地考虑文献的广泛性和关联性。广泛性是指文献应对相关研究问题的覆盖程度,而关联性则为这些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学术论文的社会发展背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以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些学术论文背后的影响因素在引导建筑学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获得,博士生应当掌握通过此手段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

2.学术鉴别能力

学术鉴别能力主要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对建筑学已有有问题的概括性、表现与论证的简洁性的鉴别。建筑学已有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应从支撑材料的有效性和支撑材料对建筑学问题说明的针对性,以及研究逻辑的严密性来判定。研究逻辑的严密性反映论证明建筑学问题因果关系的可信度,这在判别已有研究的真实性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学成果是一个知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应具有内在联系。判别已有研究成果和将要研究的问题在建筑学科中的地位,它与建筑学其他研究成果内在联系也是学术鉴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对一个建筑学问题还有别的更简洁的表达和论证,那么这个更为简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有价值的。

建筑学的学术鉴别能力还应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的重要性来衡量,这在当代科学发展上具有普遍的认可度。

3.科学研究能力

建筑学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一是对已有研究的评判,二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三是问题解决的可能行。前两者需要长期的科学积累,而第三个需要研究者依据客观实际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技术路线的确定、实地考察和调研、数据获取,分析和综合,直到得出研究结论。融贯的综合分析能力已经成为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建筑学博士生,需努力掌握这一方法。然而,传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方法仍旧是必备的。

博士生也应具备一定的在本研究领域组织课题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建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第一,发现新的建筑学现象、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观察能力,对建筑学的空白领域以及特定领域进行突破性研究的能力。第二,获取有价值的支撑材料和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的能力,提出新的针对建筑学问题的研究模式或对已有模式进行改进的能力。第三,具备应用建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

研讨班、国际和国内会议是当今面对面学术交流的重要场合。建筑学博士生应具备在这些场合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表达自己学术成果的主要方面包括:研究的起因、研究方法和资料及其获取、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过程、研究结果、结论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面等。

6.其他能力

作为一个专业建筑学者,实地考察和调研是不可缺少的,博士生应在实地考察中注意保护自己和同行,与所在地的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进行协调与合作。因此,一定的组织、联络和沟通等社交能力也是必需的。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技术发展需求,并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论证的基本方式是进行一个充分和全面的研究综述。在充分的各种文献阅读和信息整理加工基础上,综述在研究选题领域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前人的研究进展,已有的技术发展状态,论证已有的认识,技术发展的态势,所需求的新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瓶颈或制约因素。根据研究需要,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学术研究命题,需要阅读大量国际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应包括至少如下几部分:第一,研究问题在建筑学科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研究问题在建筑学科中的定位或对建筑学发展的意义;第三,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背景;第四,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第五,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第六,研究的思路、目标以及关键问题,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

2.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需要遵守国家和各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学位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论文需严格按有关规定格式撰写。同时,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还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学位论文中的名词及概念需符合国际、国内以及行业中通行的规范、标准及定义,新名词及新概念需明确、清晰界定。第二,所有研究和分析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操作程序;调查样本分析必须配有时间、地点等数据来源信息的说明。第三,除了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列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第四,学位论文各章应有图片、照片、表格数据,并附有标题以及资料来源。第五,学位论文应有专门的一章进行所有各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讨论,进行适当的提炼或凝练,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避免对各种结果的简单罗列;还应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线索性信息,供后人参考。

3.果创新性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建筑学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可以是本学科层面或本学科下学科方向层面的理论研究和方法途径的创新,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第一,发现新的建筑学现象;第二,获取有价值的支撑材料和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第三,发现新的影响因素,了解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研究的新进展;第四,提出新的针对建筑学问题的研究模式以及对已有模式进行改进;第五,建立新的建筑学理论以及对已有理论进行修正;第六,对建筑现象的挖掘有新进展;第七,对空白建筑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第八,在应用建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做的具有价值的研究;第九,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体现方式包括发表在本专业领域国际期刊、国内权威期刊或学位授予权单位规定的其他刊物的学术研究论文,登记授权的发明专利以及国家接受或颁布的标准等著作权成果。

第三部分 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具备本学科理论基础、基本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善于发现学术问题,并对之进行学术或设计研究。

建筑学硕士生应具有建筑设计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承担有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和业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就专业知识而言,本学科的硕士生应围绕建筑学的某一方向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并开展研究工作,系统掌握该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地调研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该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借助学位论文的科学选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就工具性知识而言,本学科的硕士生应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实地调研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禾口学术交流等能力,并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外语知识可为硕士生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外文资料阅读之便。文献调研、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是必备的基本能力,可使其较快获得本学科某领域的必要资料,了解前沿学术动态。实地调研技能以及相关的归纳分析能力是建筑学硕士生最为基本的研究能力,是从事特定研究并获得创新性认识的基础。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关心各类建筑学现象,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将建筑学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扎实的开展实地调研和归纳分析的能力、较大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

硕士生亦应掌握并尊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者、相关观点的提出者进行明确而又准确地表述,力避重复研究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应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学科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学术道德

硕士生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各项法纪。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设计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硕士生应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设计实践需求,避免盲目选题。应在现代建筑学理论、实地调研以及归纳分析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以使自己的学位论文得出可靠的结论。

探究研究方法的最佳途径为认真研读前人或同行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从中体悟前辈和同行学者的研究方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恰当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不仅应具备学习、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还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建筑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同时具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针对建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完成研究过程的能力,并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建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实践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学术研究或应用技术探索方面具有较强的本领。在学术研究方面能独立完成文献综述、开展实地调研工作,能够制定技术路线并能分析建筑学现象和实地调研资料所对应的建筑学问题,能综合运用相关实践知识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独立回答同行质疑和从事学术交流。同时,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于适时在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研究创新活动等平台中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发明。学术交流是获本学科硕士学位者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

5.其他能力

除上述四个方面外,硕士生还应当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建筑学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因此,硕士生应当积极参与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或设计实践,并熟悉研究或设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和相关行业规范。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第一,论文选题要全面、认真地考量,理论前提成立且可靠。第二,论文的选题切入口要小,原则上不以全中国、全世界作为选题的起点。第三,论文必须有关于选题的文献检索,检索要追溯到选题的起点文献:要有对选题涉及的代表性学术专著和专论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论述选定选题的学术意义。第四,论文必须以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相关学术理论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理论支撑,且在文中体现出运用了自己所选择的学术理论。论据要可靠、充分、前后一致。不能无论据地主观得出结论或不证自明。不能把教科书关于某一理论的介绍文字直接作为学术理论的论据;不能把经验总结、工作报告和随笔杂感替代为学术理论;不能把设计作品作为论据来证明或证伪真实社会中的建筑现象。第五,论文的核心学术概念要明确、严谨、有效,原则上只能来自学科内公认的学术论著对概念的阐释,不能将生活中的大白话充当学术概念。不能把普通字典。词典的解释作为学术研究的论据。第六,选择的研究方法可以是实证研究,也可以是综合融贯的研究方法。要以可靠、有效作为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第七,除了少数涉及中国古代建筑的选题,论文必须有适量的外文参考文献,且文中要体现确实参考了某些外文文献。第八,引文和注释要符合规定的写作要求,引证全面,不断章取义和歪曲引用。

2.质量要求

第一,论文的论证部分应成为论文的主体。只叙述问题或情况、提不出问题、没有核心观点、没有论证成分的论文,不能视为合格的论文。第二,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可靠,或关于某项实地调查的技术标准科学上成立。第三,选题或问题的提出,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启示;或通过科学论证而获得的新认识或结论,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启示;或所提供的分析角度或研究方法,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启示。

第四部分 编写成员

郑时龄、朱文一、王建国、刘克成、吴硕贤、曾坚、吴志强、张珊珊、赵万民、李雄、杨锐、秦佑国、王贵祥、吕舟、尹思谨、王一。

(以上“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朝阳西大街13号 | 邮编:075000 | 电话 : 0313-4187718 | 邮箱 : hbjgyjsb@163.com